重要通知:
当前时间:

我和写作那些事

时间:2022-07-14 10:02  点击:890 作者: 贾北安 来源:洪洞县老体协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或许是因为我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的缘故,文学基础和文字功底相当差,在写作上属于零敲碎打,有游击习气,自然写不出奢华柔美的文字,歌颂不出大气磅礴的气势,更附和不来缠绵婉转的阴柔。也许命运就注定了我必须得学会写作,于是阴差阳错便爱上了写作。这是事实,也是命运,因为喜欢。


    人常说,有钱难买愿意。写作对于我来说,是喜欢,是兴趣,更是梦想。记得小时候,爱看小人书,父亲一次买一大摞,已开始识字的我,闻着那股书香味,真叫人爱不释手。觉得看书比玩游戏有趣。每一次吃饭,总是在母亲三番五次的呼喊声中,才眼不离书的站起来,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后来,爷爷还专门从西安捎回来一些连环画报等,上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启蒙读物。读书,对于幼时的我,是一种抵不住的诱惑。


    上小学时,一次偶尔的作文贴堂让我迷上了写作,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写日记。在赵城中学读书期间,图书馆藏书颇丰。每当我触摸着心中挚爱的淡淡的墨香,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就会抚慰着我的灵魂,让我体味到生活的韵味,领悟到人生的哲理,感受到精神的富足。


    文化革命中停学,回村务农。家里的天伦之乐和利用空闲读书让我获得了无穷乐趣。因为在我内心里,既然喜欢读书热爱写作,就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并隐约地意识到学习积累也许日后有点用场。


    20世纪70年代初,上天赐予我良机,顺利地当上了民办教师,我从农民到教师这个阶段中,真正领略了世事之艰难,感到与认识社会拉近了距离,也为我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参加工作后,上课与学习占据了我的心灵空间。正如梁实秋所言:“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经常案头孤灯,伴我夜读的旖旎,伴我独享书的墨香,伴我感受灯光亲吻书页的脉脉温情。此刻的我,犹如一只扑在花蕊上的蜜蜂,贪婪地吮吸着玉液琼浆。


    每当工作结束时,我总爱在夜晚将一天的思绪稍加清理。一天下来,究竟发生经历了什么,有什么值得写作的地方?若是平淡无常则顿时打开记忆的大门,搜索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往事留下的诸多印记。少顷,灵感溪流不断在脑海潺潺流动,不假思索奋笔疾书,几无一丝的停顿。往往一个钟头左右,一篇文章便新鲜出炉了。


    当我的文章变成铅字,出现在《临汾报》《山西农民报》《山西日报》上时,我喜不自胜,充满希望,那股得意劲儿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尽管有些文章已被删改得面目全非,还是欣喜若狂。我凭借业余阅读中得来的那点文学趣味和积累的素材,写诗歌、散文投向一些刊物。这期间,我埋头写了无数的稿子,一篇篇往外寄。虽然时而文稿被退回,我还是锲而不舍,因为喜欢,我从不怨天忧人。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从学校调到教育局,先在教研室任教研员,后在教育股任副职,再后来在办公室任主任,大量公文如潮水般的涌来。这期间,除了正常的工作,还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教学论文等。随着文章不断地发表,那股兴奋劲感觉平淡多了,但邮寄来的样报样刊,闻着那股墨香,还是感觉沁人心脾。现在翻看多年、甚至更久以前的那一篇篇用心血创作、用真情诉说的文章,一幕幕往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刹时重现于脑海,激起多少情感上的阵阵涟漪,心中怎能没有无限感怀?


    90年代末和20年代初是我人生打击较大的几年。这几年,含辛茹苦将我喂养成人的父亲、母亲虽年达耄耋,却相继去世。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承认这是事实。子欲养而亲不在,我内心的痛楚又与何人说!我曾多次在睡梦里泣不成声,醒来时枕边一片透湿。我一直天真地梦想着,有一天他们会突然回来,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我该是何等的欣慰啊。我怀着万分悲痛,先后创作了思念父、母亲的系列文章和诗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敢说我开始了以一个写作者的眼光,冷峻地审视、回望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陆陆续续将这些文章拿出来发表,许多认识我的或素不相识的朋友来信来电说,他们是流着泪读完我的文章的,那一刻,风无力,雨无声。


    多少年来,通过读书写作使我的想象力不断增强,让我有了超越自我的创造力。读书学习更使我的羽翼渐渐丰满起来,让我执着地走向梦想的极地。我无论公文写作,还是遵命文学;无论朋友索求,还是自主创作;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半夜三更,都不遗余力、孜孜以求,尽可能地袒露内心,尽可能除去多疑的心性,尽可能彻底地坚持,尽可能拒绝眼下的幻影。尽可能把自己的作品摆在时间和空间以及文明的坐标上。


    美国作家福克纳有句名言:“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故乡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她将伴随着时光静静流淌,伴随着乡亲的情丝慢慢发酵,伴随着我的写作一生。


    这么多年的写作,时常是我面对电脑一个人有感而发,有时候我泪眼模糊,发现自己的无奈,然后又泪眼婆娑的重新敲打键盘。那一刻,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又仿佛有一双慧眼在注视着,让你欲休不敢,欲罢不能。独特的经历,我的文字好像融入了生命,逐渐鲜活起来,这是我所追求的境界。有时候会遇到创作的一些细节,我会不停的求证,补充我的记忆,净化我的世界。


    多少年来,我有幸陆陆续续收到一些省级以上刊物的信函,或邀请,或获奖,或为我出专集提建议,还将我的拙作往网上帖,我并不因此就认为自己的文章达到了如何的水准。总感觉出专集时机不成熟,思前想后,一直没付诸行动。恰在这时,县政协敬三平主席送来一缕春风,我思虑再三,遂在我写作的苦海里撷取了几朵浪花,奉献出来。还有政协诸位主席,尤其是秘书长李静丽等热情地鼓励我,让我感谢不已。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是她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并一直做着铺路石,做我这个“平凡男人”背后那个坚强的女人。是她给我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使我能在业余时间自得其乐。


    我还要感谢我的孩子和老体协的朋友们,他们总是第一时间看我的文章,时常和我探讨文学,探讨我的文字,给我鼓励,给我建议,并且把我的部分篇章介绍给他的朋友圈,使特定的情缘凝聚为终身无悔的追求。


    故乡那么斑斓的世界,需要用一生回味,用一世追寻,用一生等待。故乡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她将伴随着时光静静流淌,伴随着乡亲的情丝慢慢发酵,伴随着我的写作一生。愿我那些不成熟却洋溢着真诚和青春热情的作品能伴随朋友们走向人生的花季雨季,伴随他们去演绎一个个生动的青春故事。如果这些文字能给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使刚硬的心肠变得柔软,使干涸的心田重新潮润,使冷漠的灵魂开始温存,那么,这将是我的欣慰。


    至于,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要对多少事物感恩戴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感谢还将继续下去!(洪洞县老体协 贾北安)


王铭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