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当前时间:

我与书法

时间:2023-03-28 09:39  点击:2026 作者:高文廉 来源:洪洞老体协

    我自幼就爱好书法,对书法有浓厚的情感。现在退休了,书法竟然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印象中,小学三年级时,学校老师就开始要求练书法,隐约记得那时候叫写仿儿,一张八开见方的粉连纸,纸很薄,但很结实。每天写一张,写完后给老师批改,写得好的字,老师就圈一个红圈,那时叫吃圈。刚开始写时,写得不成体统,让人啼笑皆非,练着练着,红圈渐渐也多起来,常常在下课后,同学们比谁的红圈多。


    我的哥哥是一位书法爱好者。那时我还小,也从没看见过他在家里练习过,但是每逢春节时,他总是提前买来红纸写起对联来,这个时候我往往都凑在他跟前,有时等他写完离开了,我便拿起毛笔胡画乱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压力,后来就断了,直到参加工作后,这才有了练习的机会。


    工作之余,一有空我就拿起毛笔,临摹字帖,认真练习,不论是双休日,还是平时,我都会挤出时间来练字,每次练就是一两个小时,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练得我胳膊发酸,手指发麻,但我从没感觉累。每当写完一张,先举起来让我爱人评判,无论我写的多么难看,他都会说:“好!”“好!”并且常常鼓励我,要我“多看多临”,一定能写好!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法院工作,虽不善于写,但很会欣赏!他喜欢读《道德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国学论著。  

   

    刚开始时,我练欧楷,但欧书点画精确,结构谨严,长短位置,不能增减、移动一分,要达到所谓“一画不可移”的境界,真是太难了!所以我又转为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又练了一段时间,但颜体刚劲、秀美、平正、大气和规范的风格,对我来说难度不亚于欧楷!那怎么办呢?去找书法家协会王拥军老师,跟上王老师练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你练行书试试!”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又买了一本《大唐三藏圣教序》,女儿还为我买了圣教序字卡,又开始了行书临摹。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儿媳看到我这么热衷于书法,于是买了文房四宝作为我的生日礼物,从北京寄回。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无意间在手机看到“红松老年免费大学”,此时此刻,我喜出望外,马上就关注了,经过几天的观察学习,终于又跟上张秋生老师学习。


    张老师是书法教师,中国青少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教学方式形象具体,通俗易懂,他自己有一套独特的教学系统。在他的课上,我不但学到了笔法、墨法、结构章法等写作技法:比如“横”画的六种写法;“竖”画的五种写法;“点”画的十二种时钟写法等二十八种笔画;而且他还常常讲一些大书法家的故事,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老师常教导我书写的方法:粘合,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左右两部分呼应衔接,使左右两边气脉相连,又互相楫让,这样才均衡完整,如卧、汝;覆冒:上下结构的字,上面要写得大一些,能够覆盖住下半部分,这样才会显得稳当,如雲、泰;意连:汉字中有不少字,点画之间相互分开,并不接连,但在书写时要做到笔断而意连,这样气韵才能连贯,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如之、以。老师说:在书写过程中,用笔墨把自身之气带入点画字迹中,成为书气。一篇书法,因气而生动有神。


    学习过程中,我逐步了解到史学宗师陈垣先生,他一直强调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是艺术史上的一大景观。了解到王羲之是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书圣”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习书法,勤奋好学。据说十七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 ,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经过勤学苦练,他的字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士族,再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从小就不爱繁华的京城,但在见到稽郡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 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游山玩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最后王羲之高兴之余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的宴会,这就是我们上学时学的有名的《兰亭集序》。这幅字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但可惜的是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们都把他的字当宝贝看待!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4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她著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参考了有关的书法理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书中首先提出,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反对谙于道理,学不该赡,以致徒费精神,学无成功。


    卫夫人小时习字,态度十分认真,有时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乏了她就去门前泊池里把笔硕洗一洗。一次,她练字累了,就把笔砚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里,泊池里的水从此染成了黑色。有年夏天,卫夫人习字,把周围山上的石头、树皮和能写的地方上几乎都写满了字。一日突下大雨,石块、树皮上洗刷一新,而雨水和墨迹又混为一体变为黑水,这样就有了人们传说的“山上下过墨汁雨”的故事。


    还有柳公权拜书练字;欧阳询观古碑;怀素盘板皆穿......我常常读书法家的故事,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悟! 


    “学书法,线条决定气质!”这也是我习书的感悟:长线与短线的对比:把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长线,长线连绵不断,短线干脆利落;粗线与细线的对比:细线最考验技术,能把细线写得饱满圆润是不容易的;直线与曲线的对比:书法中没有绝对的直线,所有的线条都有一定弧度,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把直线变成弧线会非常饱满,线条会有弹性。直线与斜线的对比:在一幅作品中一定要有直斜对比,如王羲之写的“谢”字,把直线变成斜线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我也常拜帖为师,每天“定时”、“定数”地完成自定的任务。每到过年时,便是我一显身手的时候。铺好纸,研好墨,饱蘸浓墨,悬腕,握笔,粗大的狼毫笔在纸上慢慢地挪动着,豆大的汗水从额头上滚落下来,年迈的母亲在一旁给我擦拭着,向上拽着对联纸。如今,母亲也离开我们一年有余,每每想起,禁不住心酸泪流!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县人大隆重举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迎接40华诞主题书画展时,我的书法作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入选参展,我象中了乐透一样,高兴极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书法老师!


    书法伴我左右,抚慰我心,不管外边世界如何,自心犹如天空一样浩瀚,旷野一样宁静,辽阔而深邃,自由而惬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璀璨的国粹,博大精深,陶冶情操,修心养性。书法的乐趣,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的笔端都能洋溢正气优雅的翰墨情怀,让我们的笔墨宝卷及沉淀千年的精神财富在我们的笔尖中流淌传承。


陈靖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