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光,于岁月长河不过一瞬,于平城区女子门球队而言,却是一段从蹒跚起步到铿锵绽放的蜕变之旅 。这支由平城区老体协组建、平均年龄超 60 岁的 “姐姐军团”,以热爱为笔,用坚持作墨,在门球场上书写下关于成长、团结与梦想的动人篇章 。
初遇:从零启程的“门外汉”
2022年3月15日,球队正式成立。成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刚退休、想为生活添点色彩的姐姐,有的是热爱运动、被朋友“拉入伙”的健身达人,还有的本是门球裁判,因领导一句“队伍需要你”,便毅然放下裁判旗,拿起了门球杆。门球于我们而言是全然陌生的领域,别说战术布局,就连握杆时虎口该如何对准球杆、手臂该保持怎样的角度,都一无所知。
首次训练,球场上满是笨拙与生疏。王姐握紧球杆,身子绷得笔直,猛地一挥,球杆却擦着球边划过,“空杆”的清脆声响惹得大家一阵笑;邱姐瞄准目标球用力击球,可力度没控制好,球直接飞出球场边界,滚到了场外;尧姐小心翼翼地调整姿势,结果击球时手腕一抖,球在原地转了两圈,纹丝不动地停在场地中央。大队长站在一旁,时而被逗得哭笑不得,时而又因大家迟迟找不到窍门而急得直跺脚,而队员们最初的想法,不过是带着几分好奇,“能玩高兴就行” 。这份生疏未减分毫热情。
没有专业教练,大家便在每周一、三、五下午准时聚集在球场“盲打”摸索。有人坐在场边观察他人动作,用手机拍下姿势慢慢研究;有人两两一组,一个击球、一个纠错,从握杆、瞄准到击球,逐个动作抠细节。后来,在领导的支持下,大同知名的李老师带来两天专业培训。课堂上,队员们像小学生般认真听讲,李老师示范挥杆动作时,大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培训结束后,我们更是对着教学视频反复模仿,哪怕一个站姿不对,都要重新调整几十遍。夏日午后,阳光炙烤着球场,地面温度直逼 30℃,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服,贴在背上格外难受,却没人停下休息;冬日寒风凛冽,手指冻得僵硬,大家搓搓手、哈口气,继续练习击球。可困难接踵而至,有人私下抱怨:“天天穿运动装,夏天连条裙子都没法穿,皮肤晒得黑黢黢的,一点都不体面。”有人因长期握杆姿势不当,食指和中指根部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按压时隐隐作痛;从一周三次练到天天坚持,寒冬酷暑的考验下,不少人打了退堂鼓。好在指导员总能及时察觉,一次次找队员谈心。得知王姐因训练太累想退出,指导员特意约她在球场外聊天。从最初大家一起训练的趣事,聊到门球带来的改变,“咱们这群人聚在一起多不容易,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就有新收获”。正是这份耐心疏导,让大家重拾信心,继续向着门球之路坚定前行。
磨砺:挫折中凝聚的“向心力”
成长并非坦途,球队的进阶之路同样布满荆棘。首次参赛那天,队员们早早来到赛场,穿着统一的队服,却难掩紧张。轮到我们上场时,不少人手心直冒冷汗,握着球杆的手微微发抖。开场第一个球,负责击球的队员因过度紧张,力度失控,球直接出界;后续配合中,因缺乏默契,本该接力的球没能衔接上,战术频频失误。最终,球队排名垫底。走下赛场,平日里开朗的队员红了眼眶,有人小声嘟囔:“练了这么久,还是不行,不如别打了。”退意再次在队伍中蔓延。短暂失落过后,不服输的韧劲被重新点燃。指导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挨个给队员打电话,有时一聊就是大半夜。“一次失败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咱们能从里面学到东西。”我耐心倾听每个人的委屈,帮大家分析问题所在。
新上任的大队长也迅速制定新计划:每周二固定在城区球场训练基础动作,其余时间转战市门球场,模拟真实比赛场地。每次赛前,她都会组织大家开动员会,一遍遍讲解上场后的站位、击球顺序;赛后,又立刻召集所有人做总结,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要反复复盘,直到找出原因。队员们愈发刻苦,为了提升战术水平,大家主动从网上查阅门球战术资料,有的还参加网上裁判课学习,记笔记,打印成册,在训练间隙互相分享心得;训练中,特意增加对抗模拟环节,模拟对手强势进攻、己方陷入被动等各种赛场突发状况。有队员训练的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胳膊,贴上膏药、继续坚持击球;有队员家中有事,忙完家务顾不上吃饭,便匆匆揣着面包赶到球场;还有队员为了记住战术路线,把关键步骤写在小纸条上,随身携带,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渐渐地,队员之间的默契越来越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明白彼此的意图;凝聚力在共同的奋斗中愈发浓厚,大家不再只想着“玩高兴”,而是暗暗较劲,“一定要打出好成绩”。
2024年,指导员发现一个关键问题:队员们虽练了两年多,但大多是跟着不同的人“东学一点、西凑一点”,基本功杂乱无章,击球力度、瞄准角度都不稳定。为了突破瓶颈,她四处打听,得知天津的柳源老师是门球领域的权威专家,教学经验丰富。恰巧柳老师来大同参加门球赛,指导员立刻带着队员们找到他,软磨硬泡,终于争取到参加“柳家班”第十二期培训的名额。那七天封闭式培训,队员们格外珍惜。每天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大家就来到球场练基本功;柳老师示范动作时,她们紧盯细节,连手腕转动的幅度都仔细揣摩;课后,主动留下来加练,直到天黑才离开。严格的训练让大家的基本功愈发扎实,击球准确率显著提高,球技实现了质的飞跃。此后参加比赛,我们的成绩稳步提升,从最初的垫底,慢慢能闯进中游,偶尔还能冲进前列。
绽放:赛场内外的“别样芳华”
2025年,新任队长走马上任。作为见证球队成长的“老人”,我对队伍的情况了如指掌,深知制约发展的关键——缺乏专业教练的系统指导。我多次向上级领导申请,却得到了“基本功不过硬,请再好的教练也无用”的回复。队员们没有气馁,反而憋着一股劲,加倍苦练。可到了赛场上,心态失衡、发挥失常的问题依旧存在。有一次比赛,因没有专业指挥,队员们临场慌乱,原本有希望获胜的局面,最终遗憾落败。情急之下,作为队长我只能在场边“求爷爷告奶奶”,临时邀请其他队伍的教练帮忙指挥,这样的窘境时有发生。
这份执着与坚持,终于打动了领导,同意我们聘请专业教练。在全国门球大赛(山西大同站)前夕,我们邀请经验丰富的金牌武教练正式加盟。比赛当天,赛场人声鼎沸,来自全国的24支强队齐聚一堂,实力不容小觑。首场比赛,队员们在武教练的指导下,迅速进入状态。武教练持手电棒,冷静地布置每一步策略:“小邱,你先击球占位,为后续队员铺路”。“小韩,注意力度,把对方的球打出界”。队员们沉着应战,精准的击球、巧妙的战术配合,让对手刮目相看。一路过关斩将,我们以黑马之姿闯进前十、挺进前四,最终杀入决赛。决赛对阵实力强劲的山东老体队,对方经验丰富、配合娴熟,一开场就占据优势。队员们没有慌乱,牢记武教练“稳扎稳打、灵活应变”的叮嘱,互相鼓劲打气 ,打出女子队的风采了。轮到武教练击球时,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蹲下身子,眼睛紧紧盯着球,手臂平稳摆动,球杆精准击中目标球,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比分始终咬得很紧,关键时刻,武教练顶住压力,战术果断,比分一直领先。可惜最后十分钟进攻中,因个别队员失误,最终仅以两分惜败,斩获亚军。
当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林洁女士将沉甸甸的银牌挂在队员们胸前,笑着问“高兴吗”时,全场队员相拥在一起,雀跃欢呼,泪水不自觉地滑落。这泪水里,有三年来日晒雨淋的艰辛,有一次次失败后的委屈,更有梦想成真的喜悦。赛后,市、区体协领导特意前来祝贺,称赞我们“打出了大同的风采”;同行们也纷纷竖起大拇指,“真没想到,这支年轻的队伍,能有这么出色的表现”。队员们感慨万千,有人想起比赛中因一杆失误而焦灼不安时,队长和教练立刻上前,轻轻拍着她的肩膀说“没事,下一个球好好打”;有人坦言赛前紧张到失眠,脑海里一遍遍过着战术;还有人赛后几天几夜没睡好,做梦都是比赛的画面,“没能拿到冠军,总觉得对不起大家的付出”。这份银牌,凝聚着所有人的汗水与心血,格外珍贵。
如今,这支队伍早已脱胎换骨。在本区比赛中,我们凭借稳定的发挥摘得冠军;在市级比赛中,一路披荆斩棘跻身第七;在全国大赛上,更是突破自我斩获亚军。赛场之外,我们是彼此最亲密的挚友 。训练之余,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家里的趣事,交流养生心得;一起聚会,旅游。门球队,早已不是单纯的训练场所,更成了彼此温暖的港湾。
尾声:步履不停,逐梦不止
三年时光,足以让一株幼苗长成小树,让一群“门外汉”蜕变成赛场上的“实力派”。回望这段旅程,从最初握杆的生疏笨拙,到如今击球的精准果断;从首次参赛的慌乱失利,到全国大赛的勇夺亚军;从各自为战的松散,到如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一心,平城区女子门球队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扎实。那些在烈日下浸透衣衫的汗水,在寒风中冻得通红的双手,在挫折中不曾熄灭的信念,在喜悦中相拥而泣的瞬间,都化作了门球场上最耀眼的光芒。这块全国大赛的银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像一枚勋章,见证着姐姐们对热爱的坚守;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未来的逐梦之路。
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遇到更强的对手,或许还会面临新的挑战,但只要这份对门球的赤诚不减,这份彼此扶持的团结不散,这群不服老、敢追梦的姐姐们,便会带着初心与热爱,继续在门球场上挥杆奔跑。我们会不断打磨球技,向着更高的领奖台发起冲击;也会把这份坚韧与温暖传递下去,吸引更多人爱上门球运动。时光会老,但热爱不朽。
平城区女子门球队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将以球为媒,以杆为翼,让铿锵玫瑰在门球场上,绽放出更加绚烂、更加耀眼的别样芳华!